第1298期:《河南大学报》

李文英:何发牡丹之蕊 彼出苔花之英


   期次:第1298期   作者:学生记者  伍媛媛  王聃宁   查看:19   

文章描述了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文英从求学、科研到教学工作的经历,她经历了曲折的道路,但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成为一名热爱学术、工作和学生的人。她的故事展示了平凡中的热爱和坚持。


如若品评一种花卉,有人欣赏牡丹华美盛艳,有人乐见苔花清微浅绽;再若品评一人,则有人着重歌颂功绩德名,有人专注深究平凡坚守。对于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文英来说,从平淡到热爱,在科研教学的工作生涯是一个逐步蜕变的过程。如苔花之英 起于平凡努力绽放的苔,虽然渺小,却也洁白。从广东清远到河南开封,李文英的求学道路算不得顺利,反而经历了许多挫折。自本科开始走上学术的道路,一直到博士毕业,李文英在地域上辗转于广东、广西、湖北,在学术上也徘徊于文艺、戏剧、电影等不同领域。2012年,李文英考入华中师范大学,跟随导师学习戏剧影视文学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相关知识。由于硕士阶段的学习主要集中于文艺学领域,所以她在读博之初对导师研究的影视艺术学知之甚少,理论基础薄弱。如何将文艺学理论运用到影视专业的问题成为她的一大困扰;作为导师的开山大弟子,她没有师兄师姐的引导和帮助,更多时候选择与同门的硕士研究生一起听课、讨论,补充影视艺术学的理论知识。眼看毕业论文的开题期限近在眼前,李文英曾一度陷入迷茫。经过与导师的交流和仔细地考虑,她最终选择将自己在读研期间所在地区的学术资源、文化特色和博士专业结合起来,专注于研究人类学纪录电影。

在学术的岔路口,她为自己创造了一条路。李文英本以为自己求学生涯的曲折经历已经结束,一切都将踏上正轨。博士毕业后,她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大学教师。怀着对这项工作的憧憬与想象,李文英踏入大学的校园,准备在之后学术研究的道路上继续高歌前进。然而,除了教学科研工作外,行政组织的会议、教学研讨的会议、学术沙龙、学校组织的教工运动会等等,虽然使李老师的生活丰富又充实,但也将她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压缩了不少。与此同时,家庭也成为她的牵绊之一:她的孩子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孩子的教育和心理成长始终是她放心不下的问题。“那时候,读书的时间顿时减少,几乎腾不出空来搞自己的研究,我甚至怀疑自己的学术是不是就要止步于此了。”相比于更早些时候一心一意的求学生涯,李文英对自己入职之初的生活状态印象更为深刻。

然而,冬寒夏暖、春秋几番。今年如米小的苔花,退为花苞、留待后年,谁又能知晓下次绽开的,是怎样的颜色呢?如含玉之苞 可待雕琢蜕变的结果是值得期待的,而在此之前,深扎根茎、蓄力成长的过程亦是值得品味的。李文英很快适应了大学教师的工作生活,也暂且收起刚毕业时的思绪与意气,脚踏实地地正视自己每一个平凡的日子。“不再去想那些太远的东西之后,感觉余出了很多精力,可以把它们放在生活中、放在实打实的自身发展中。”李文英逐渐将自己任职大学的生涯变作“全面发展”的生涯。踢毽子,打羽毛球,参赛拿奖;涉猎朗诵,学习演讲,指导学生拿奖;参与座谈、协助举办学生活动,与同事建立和谐友善的关系,成为其他教职工眼中可靠的“英子”“英子姐”……她逐渐感觉到,这一件件透着普通的“小事”、一滴滴自己“全面发展”的“成果”,比之其他重要的研究成绩、刊文奖项,给自己带来的自豪和欣慰更为真实。

而在多年的执教过程中,学生逐渐成为李文英心中更为重要的牵挂。在信阳任教期间,她为学生补充文艺学知识和文学常识,成立导师组亲自带领学生实践、拍摄毕业作品,现场全程指导;后来她任教于河南大学,多次为学生开展座谈会、读书会,与学生一起探讨各类影视作品,帮助学生在兴趣阅读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当教学岗位出现缺口时,她为了顾全大局,研究自己本来并不精通的课程并尝试进行教学。“她的身上有一种从内到外的亲和力,每次和我们交流的时候会给人一种平等的感觉”,河南大学文学院戏剧与影视文学2023级研究生夏联涛是李文英的研究生,但他感觉自己更像是李老师的孩子:“感觉她从来都是把我们当成孩子看待,每次有什么事她都亲力亲为。她记得大部分同学的名字,也会在课后和其他老师关心同学的情况。”

也许,经历了几个春夏秋冬的轮回之后,当初渺小的苔花已经悄然改变。那细小的花苞中孕育了不一样的内涵。如牡丹之蕊 盛于未来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为行动指南,努力做新时代青年的引路人、心怀‘国之大者’的大先生,助力学生谋个性之发展、当社会有用之栋梁,行百年树人之计,携手并进中华民族复兴之坦途。”这是李文英在“河大好老师”师德主题教育征文比赛中写下的语句,字字句句都体现着她对教育工作的追求。时光荏苒,转眼间已是从教七载有余。如今的李文英已不再是从前那个李文英,她开始对很多事情得心应手,也学会了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她总是在生活中将自己谦虚亲和的一面展露给同事与学生,那样温和,让人忘不掉。从她翻阅资料的身影中、从她向学生解惑答疑的语声中、从她的工作日志与心得文章的笔触中,总能够察觉到那些责任与担当、辛勤与热情。

有很多的人,随着年纪增长、阅历增进、世事变迁,当初“初出茅庐”的意气和热情逐渐衰减,更有甚者早已丢失了初心。日复一日重复着同一件事,或许有人会没有耐心,或许有人会坚持不下去,但李文英却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逐渐生长出“热爱”。纵观她的求学生涯和工作经历,“迷茫”和“困扰”对于她而言称不上陌生,因为前路的阻挡太多太多了;但“开辟”与“领悟”是她战胜迷茫的法宝,她总是一身孤勇、披荆斩棘。这是一位最普通平凡的教师,她付出自己的时间,获得的是对学术的热爱、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这每一样的付出与收获于李文英来说,似山涧泉水,带着些许甘甜,更有回甘滋润着那份在平凡生活中长出的“热爱”。山高水长,有梦不觉天涯远,这种“热爱”若能一直增长,那么她依旧漫长的未来可以说值得让人拭目以待。毕竟,生活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内心有光且在全力奔跑的人。

于花卉来说,一个冬夏的轮回换来的是一个重新绽放的机会。于人来说,十载春秋则能换来对生活的一段深刻的领悟和对下一段人生的行路指南。于李文英来说,这种领悟是一条由苔花蜕变作牡丹的法则,也是无数默默耕耘、扎根实处的教职工所依循的人生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