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4期:《河南大学报》

尽己所能 服务社会


   期次:第1234期   作者:学生记者 王临轩 周媛媛 岳海龙   查看:398   






  “这个花生奶是老牌子质量有保证,并且营养丰富,不含乳糖,很健康……”在开封自贸试验区直播间,19级生物工程专业杨曜隆正在介绍着开封特产。一场普通的带货直播,却因为主播的“大学生”身份而显得格外特别。
  同杨曜隆一样,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或伏案埋头,对无涯的学海努力探索,又或投身社会,在号召之下定义“新身份”。从扶贫带货主播,到社会服务志愿者,再到乡村支教老师,凡此种种虽各不相同,但都以己之力,尽己所能地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今朝山河阔 敢言天地宽早早来到准备间,一边化妆一边反复打磨直播稿,是“大学生直播带货文化节暨扶贫助农活动”参与者的日常。他们在这里推广贫困户的农产品以及农副产品,将通许花生、杞县大蒜等特产名号传遍全国,为因疫情滞销的产品打开销路,有助于扶贫与经济发展。“直播成果是很不错的,像第二次卖大蒜,我们组卖了九十多单,扶贫助农的效果很明显。”谈及销售成绩,杨曜隆喜笑颜开。
  绿芽支教团通过利用周末假期诠释着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做饭、晨读、改作业、上课、兴趣活动……他们的生活充实极了。绿芽支教团会长郭濛萌说起教学效果时,脸上洋溢着幸福。“回顾知识点时,他们都能大声地回答出来,那一刻感觉什么都值。”在支教活动中,大学生锻炼了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孩子们接触到了外界的新奇知识,正可谓两全其美。
  而另一批来自化学化工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投身人文关怀,他们在敬老院打扫卫生,为老人们献上精彩的节目后,便与他们促膝长谈。走出敬老院,志愿者们或在博物馆内引导游人,讲解文物,锻炼自己也传播文化;或在黄河岸边植树造林,播撒绿色,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奋斗在各方各面的志愿者无不在为社会服务上燃烧自我,树立了有担当有责任的当代大学生形象。
  此去经年时 不负吾韶华直播、支教、志愿服务,大学生在号召之下定义着自己的“新身份”。当被问及为何选择成为志愿者时,19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仵豪豪说道:
  “我希望自己去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在锻炼的同时也能够传递爱心,去影响更多的人。”同样,杨曜隆和郭濛萌也希望在充实自己的同时,为祖国的全面小康建设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身为一名大学生能够加入到家乡的扶贫建设,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我感到非常自豪。”“我希望自己能够像张海迪一样照亮黑夜,照亮他人。”这些“不一样的大学生”用自己的新身份,用汗水履行大学生经世济邦的责任,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的扶贫计划和创新创业的号召,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同样的年龄,不一样的经历;同样的身份,不一样的诠释,他们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能够参与到祖国的建设中带来了全新的解读。
  到中流击水 勇浪遏飞舟“广大青年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身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寄语中国青年。关注国家实施政策,积极投身国家建设,正是大学生们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体现,“十九大曾提到‘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能够帮助改善落后地区教学的现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郭濛萌说道。而在谈及大学生走出象牙塔,尝试主播这一新身份所带来的影响时,杨曜隆则表示:“这种扶贫方式可以说是改输血为造血,原材料仍来自农民,但我们学生可以帮助他们把成果递入更广阔的市场,将‘互联网+’的福利带给他们。”无论是投身支教,直播带货还是志愿服务,我们无不坚信当青年们将澎湃的血液注入大地,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定会萌发新芽,生机勃勃。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青春正当年,同学们应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不仅要在知识的殿堂中漫步,更要走向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真正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搭桥。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