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6期:《河南大学报》

外教:豫见河大,尽显风华


   期次:第1146期   作者:学生记者 陈环环 王坤宇 周思杰   查看:33   





  “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万里。”昨日漂洋过海而来的船舶似乎还在海港停留,今日河南大学的百年亭台中却早已显现出外国教师的身影。那些形形色色的身影,以其不同的风骨,印在了古城老校沉淀的岁月中。
  天涯咫尺,与君识一说起离乡背井的愁,只道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但回想到来时的憧憬与前方的期待,这愁思也染上了甜意。是怎样的初心,才使得这样一群外教选择远离祖国甚至漂洋过海来到河大,与你我共度这春秋轮回呢?
  来自南非的外教John回答说:“在我还没来到这里的时候,我就一直很喜欢中国。原定计划是在河南大学只待一年,但是我没想到这一年的经历会让我这么难以割舍。我想我是爱上了这里,所以选择继续留下来。”思及此,他颇为感慨,“今年是我来到中国的第三年了,我在中国学到了很多。”来自德国的外教Henning3Ziehlke一句“For3love”更是让人动容。因为对妻子的爱,他放弃了在德国别墅式的家,来到了河南,来到了河南大学。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在这里扎了根,沐浴在古城老校静好的时光里。而来自美国的男神Rutger来到中国则是为了交流学习。“他很喜欢这里的文化和美食,但由于还是在读的大四学生,所以他只教我们一年就走了。”他的学生刘宇晗对记者说。
  校园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外教,或许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没听过他们的声音,但我们知道,他们怀揣希望,为爱而来。
  细水流年,与君同英文到汉字,不同文化所渲染的语言在河大交织出一幅绚丽的画卷,课堂上、书本里的内容却只能勾勒出一个轮廓……当被问到“身为一个外教,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时,John笑着说,“身为一个教师,放在第一位的当然是传授给我的学生们专业知识。其次就是开阔学生们的眼界,让他们知道还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让他们的思想变得更加自由。”
  Rutger更看重的是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我并不喜欢死气沉沉的课堂,我喜欢看到大家为一件事共同努力,讨论自己的看法。以小组的方式可以增进他们的团结意识。”来自加拿大的外教Omar给大家带来则是一种精神的洗礼。他患有严重的膝伤,但对待日复一日的教学任务,他从不轻易退缩:“这是我的职责,我应该对我的学生负责。”他的学生2016级迈阿密学院尹浩宇表示,“偶尔有天气恶劣我们都不想去上课的时候,一想到老师的辛苦,我们就不想逃课了。”
  外教不仅带给学生语言的盛宴,也带来了视觉的冲击。一提到外教,2015级教育科学学院谭春萍半开玩笑地说:“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长得超级帅,英语也说得纯正流畅,像是从电影里走出的明星。”
  在其他老师的眼里,外教的课堂属于学生。“你可以看到学生的讨论占据了一大半的课堂时间,老师和学生的界限也没有那么泾渭分明。这样的课堂寓教于乐,似乎更受同学们喜欢。”迈阿密学院的赵伟老师这样评价。
  “活力”一词是外教课堂的关键词,在课堂上展现的淋漓尽致。此外,知识、团结意识以及外国的一些文化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河大的莘莘学子。
  时光静好,与君语“I3love3China!”现在正回到美国的Rutger在微信中写出他对中国的思念。在河大的一年里,拥有帅气外表的他收获了不少小迷妹。六月份期末之际,他的一个暖心举动让大家对他的喜爱更上一层楼。“那天上课铃响后,老师带着一个箱子走进了教室,我们都很好奇里面是什么,但怎么也没想到是老师做给我们每个人的曲奇!”2015级国际教育学院戴梦瑶回忆说。师生之间的距离就这样一点点地拉近,即使现在身隔千里万里,情谊也不减分毫。
  闲来无事时的Henning3Ziehlke喜欢在金明校区南苑小广场晒晒太阳、散散步。去年临近太极比赛时,南苑广场在“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手挥琵琶……”的音乐陪伴中度过了无数个晚上。看到同学们随着音乐手起手落,Henning3Ziehlke也情不自禁地练起了太极。“我很想学习太极。太极是中国的特色,非常棒!”他高大的身躯做起这些柔中带刚的动作总会让人忍俊不禁。笑了一会儿,同学们看到他的认真劲头,就开始手把手地教他,大一的新生就这样收了一个外国教师做徒弟。月光下,乐声中,打太极的队伍有了些许不同,却又是出奇地和谐。
  轻轻剪下一段美好时光,粘贴在古城汴梁与百年老校的回忆中。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外教为河大留下了无数浓墨相宜的画面。相约于河大,我们和他们共同诉说了一段中外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