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1期:《河南大学报》

《史学月刊》:打造一流学术平台 助力高水平大学建设


   期次:第1131期      查看:45   


  在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河南大学,有这样一份学术刊物,一如它的母校,不事浮华、严谨朴实,却又因它的厚重与成就,惹人注目,受人敬重。
  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历史学月刊,是内容含量最大的史学专业期刊;它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的复印量排名中,多年名列历史地理类刊物第一;它在国内各种期刊评选中所获荣誉众多,令业界刮目相看。
  今年,这份几乎与新中国同龄的学术刊物———《史学月刊》迎来了它的65岁生日。经过65年的洗礼与积淀,这份刊物愈加厚重与成熟,已成为国内史学研究的一方重镇。
  厚基础 高起点
作为一份地方高校主办的学术刊物,《史学月刊》能够异军突起,应该源于它深厚的学术基础与高起点。
  我校历史学科起步较早,创建于1923年的历史系,是河南大学设立最早的院系之一。河南大学首任文科主任就是之后蜚声学界的历史学家、哲学家冯友兰。这里还汇聚了范文澜、嵇文甫、蒙文通、高亨、姜亮夫、郭绍虞、姚从吾、萧一山等一大批史学家,在一代代学人的精心铸造下,逐渐形成了中西交融、古今贯通,既重视知识创新、更强调历史通识的学术传统。浓厚的学术氛围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史学人才,白寿彝、尹达、石璋如、韩儒林等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也正是在这样浓郁的学术氛围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中,《史学月刊》不断汲取营养,逐渐成长壮大。
  1951年1月,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时任校长、著名历史学家嵇文甫,文教学院副院长郭晓棠和史地系主任黄元起,共同发起创办了新中国最早的史学期刊之一《新史学通讯》,1957年更名为《史学月刊》。它的创办进一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导地位。
  改革开放后,随着专职编辑队伍的建立,《史学月刊》致力于打造一份为学术发展而服务的刊物,向名副其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逐渐成为繁荣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阵地,由此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进入新世纪以来,刊物秉持“诠释历史的求是精神”“追随时代的求新精神”“培养新人的责任意识”“打造名牌的品牌意识”的办刊理念,在专业学术期刊的道路上走得愈发稳重而扎实。
  在这种办刊理念的指引下,刊物的学术水平与学界影响力均有明显提升,将一份地方性刊物,提升为得到学术界所广泛认可、有自己办刊风格和特色的大型学术刊物,并取得了诸多成绩和荣誉:
  2003年至2005年,连续两次入选“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10年,时任副主编郭常英获评“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优秀编辑)”;2011年,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期刊;2012年,入选首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2014年,入选“全国高校社科名刊”;2015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二届“全国社科百强期刊”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