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期:《河南大学报》

高谦:
学为人师君务本 行为世范重道远


   期次:第998期   作者:邢朝阳  邬贝贝    □学生记者   查看:193   

 


  初识高谦老师缘于他为我校学生所作的一场“民间艺术欣赏”讲座。作为我校客座教授,他旁征博引,语言朴实而富有哲理,幽默且发人深省,使我们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获益良多。再见高谦老师便是在一个秋阳明丽的午后,我们专程去他家中拜访。
  富贵莫攀 贫贱莫踩生于书香门第的高谦自小酷爱绘画,深受祖父喜爱。但受当时政治时局影响,本该衣食无忧的他由于家庭变故而失去父母。为了生活,他尝尽了人世的辛酸悲苦。即使困窘如此,他仍没有丢下手中的画笔和书籍。21岁时,他背着画夹从部队复员来到开封,一边打工一边自学,历经四次高考,终于考取了河南大学美术系。汗水与泪水洒满了他的成长之路,可无论多么困难,他始终满怀信心把脚下的路铺展延伸向更远处。
  “吃穿如何无关紧要,食能果腹,衣能蔽体足矣。生活平实自在才是最惬意的,在物质享受的追求中迷失自我其实是一种悲哀。”尽管现在他的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但高谦并不以物质享受为乐:“我觉得很快乐,简朴应该是一种习惯也是美德。”
  成长的艰辛让高谦学会了自立、自强、自尊与自信。“富贵莫攀,贫贱莫踩!”他对我们说,“我们不能跪着看人,要有强大的内心,这样才会自信。”“当然也不能俯视别人,生活需要宽容,相处需要尊重,平等地待人待己,尊人重己才能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他补充道。
  高谦曾师从我校教授袁汝波,在他编著的《孩子画笔下的民间美术》一书序文中,我们看到袁汝波教授对高谦这样一句评价:他是我所见的为数不多的工作狂人。在对书画艺术的追求中,高谦对传统美术情有独钟。无助时不绝望,磨难下不屈膝,他坚定地走在创作的道路上,在精神的洒脱和愉悦中无拘无束地释放心灵深处的所感所悟。
  跬步积而千里致,小流汇而江海成。辛勤付出换来的是甘甜的硕果:高谦的工笔人物《唐代乐妓图》,装裱作品《尚仁义篆书条幅》等多幅作品被业内广泛认可;他辅导学生参加(政府举办的)各项国际少儿书画大赛获奖3000枚,被誉为河南省“获奖专业户”。
  三尺讲台倾心尽力高谦老师对教育无限热爱,在青少年及少儿艺术教育上倾注了全部心血。他在家里那别具一格的胡同小院创办了以“明理至善,德行天下”为训的明德艺术教育培训中心,充分享受着身为教师的乐趣。在不断地教学探索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并不断地加以成熟完善。
  在他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盛开的鲜花。“一提到孩子,我就欢喜高兴,那么可爱的孩子怎能不让人爱呢!”他说,“没有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必须发自内心地爱每一个孩子,阳光下的鲜花才能健康茁壮成长。
  高谦认为,人格、爱心与教育能力是教育行为的三个基本点。教师的血脉里应该流淌着中国儒家思想“积极入世、快乐教育”的激情,拓宽自己的视野,汲取中西文化教育之精华,做一名“德艺双馨有正气,宁霸不俗有锐气”的好老师。
  做他的学生是幸福的,这是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的。
  “乖,上次画画得很棒,快些进去吧,跟妈妈说再见。”我们刚到时,高谦正在门口迎接前来学画的孩子。他熟知每一个孩子的情况,而培训中心共有600多名学生,每一个孩子甚至连家长的名字他都能记住!他笑着说:“我天生就是当老师的料!”“漂亮的、勇敢的小明,你在哪里?你的作品真棒,老师们都很喜欢你!”这是他别具一格的教学点名方式,点名后还专门让孩子们展示他们的游戏,如溜溜球、七巧手等,他还和孩子们一起做手操,教室里充满了快乐与祥和。
  高谦常常带着孩子们深入生活中,到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去。几年来,他们南下西递宏村,北上首都,西走洛阳、西安,东至上海乃至国外,真正进入了寓教于乐、寓学于玩的学习状态中。写生时,他为孩子们忙上忙下、忙里忙外,常常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晚上,给孩子们批改写生作品及游记作文直到次日一两点钟,掐指算来,他晚上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
  “看得出,您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心头肉。做那么多工作,您难道不觉得辛苦,不感到累?”我们问。“身体累些不算什么,我心里快乐就足够了。为让更多孩子受到良好教育,许多贫困学生是免费的。有人建议我扩大招生规模,我拒绝了,我要保证质量与效果,对每一个孩子负责。”他这样回答。
  由于教育理念、课堂设置、教学方法、育人环境等四个方面的创新,加之他超人的敬业精神,孩子们在这里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与发展,尤其在创造性与兴趣性培养方面。高谦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少儿艺术教育专家”、“河南省优秀才艺教师”等。他辅导孩子们的作品获得的国际国内奖项,不胜枚举。其中,200米长卷《亲亲我的香港》在港展出后,被港府收藏;500米长卷《家乡美景画不完》,在京展出后,被团中央收藏。这是对他的肯定与褒奖,而他仍在教育之路上苦行僧般地行进。“路上,我是快乐的,因为我在做着自己热爱的事业!”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