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2期:《河南大学报》

穷山距海不能限 追光前行志所趋


   期次:第1282期   作者:李若冰 孔芮 李婷婷   查看:390   

文章描述了赵学智的青春之旅,他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了多项荣誉,并在服务学生工作方面取得成果。他还参加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志愿服务西部,并在当地播下希望之种。赵学智强调了不忘初心、追求梦想的重要性,并表示将继续探索未来。





  作家塞缪尔·厄尔曼在《青春》一文中谈到:“青春意味着勇敢战胜怯懦,青春意味着进取战胜安逸。”对今天的主人公——我校经济学院2022级研究生赵学智而言,青春意味着无限探索、无尽可能。带着一股韧劲儿、极富创见的他一头扎进“未知”,以青春之名致敬时代。
  厚积薄发 砥砺前行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大学生回信,深切勉励青年学生。由此,赵学智开始了“互联网+”创新创业之旅,并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斩获国家级铜奖、省级金奖。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经过赵学智团队对创业项目不断改进后,最终斩获了“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省级银奖等多项荣誉。
  竞赛之外,赵学智担任了河南大学校学生会副主席。他善于将自己的创意和策划能力运用到学生工作之中,曾开创美丽计划活动、手工DIY烘焙糕点等活动,并在毕业季期间成功举办河南大学朝书夕拾活动,切实为同学们做好服务,传递河大情怀,深受同学们的好评。分管校内学生权益基础维权工作,一年内解决校内学生权益事件百余件,事件影响上万人。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让赵学智不断锤炼品德,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的人生。实学实干、脚踏实地,以聪明才智贡献学校,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赵学智做到了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
  扎根西部 点燃火种“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2019年,赵学智毅然参加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志愿服务西部,在甘肃省敦煌中学承担着高一高二多个班级授课任务,扎根祖国西部大地。“赵老师,我有一个考上好大学的决心了,我想出去看看,改变自己、改变敦煌。”这是支教课堂上一位同学的发言。这一刻,赵学智明白了支教的意义便是在孩子们的心灵中点燃一把“希望”的火焰,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
  从2020年开始,赵学智用脚步丈量戈壁,思考教育扶志的方式与意义。从举办“支短情长”活动鼓励学生向更高目标迈进,到前往雪山、沙漠、戈壁、草原等不同场景拍摄长征主题团课,他始终用真心奔赴使命,用行动践行诺言。三年来,扎根西部的经历让赵学智更加坚信支教工作的重大意义,而被“点燃的希望火种”不仅是孩子们心中的梦想之种,更是支教工作者们志愿支援贫困地区的决心与信心之种。扎根西部,点燃火种,让希望的火光照亮每一处山窝,让奉献与大爱的温暖传递到贫困地区的每一个孩子心间,赵学智如此鼓励着自己,不断向前。
  不忘初心 奔赴使命张桂梅老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不负中国共产党党员和人民教师的职责与使命,为赵学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榜样。作为一名研究生党员,他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知行合一中强化责任担当。2019年10月,赵学智在杭州“创青春”全国总决赛上受到共青团河南省委袁浩书记接见,并作为项目核心负责人受到了高度肯定和赞赏。在创新创业大赛之旅中,赵学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不断将创新创业的个人理想融入伟大中国梦,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将“小我”融入到“大我”的奋斗历程,拓宽了他的青春深度与广度。在党的育人培养下,赵学智在性格、思考、精神等多方面均得到锤炼。他始终牢记“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与时代共舞、与祖国同行,不负韶华、不负时代。未来,他将继续以奋斗者的姿态向未来奔跑,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他讲到,“四年本科生活很短亦很长,我们要足以术业有所习、师友有所交、前路有所悟。”不停止思考,不止步探索,不放弃期许,不管是现在,还是在未来充满未知的新阶段,赵学智都如此要求自己。穷山距海不能限,追光前行志所趋,梦想不设限,未来没有句号,他将继续带着探索精神无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