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2期:《河南大学报》

功成不必在我 强国必定有我


   期次:第1282期   作者:梁博 王聪 张雅婷   查看:273   

杨耀宇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践行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他成立“至善团队”,通过红色助农行动深入群众帮扶群众,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杨耀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青春华章,他的坚持和勇气将成为时代长河里的一朵浪花,折射出自己的光芒。






  “人的理想与成就之间有一段距离,只有靠他的热情才能跨越。”青年时代正是拥有着无限动力和勇气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本科生杨耀宇就是这一代奋力奔跑着的青年人之一。“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不但要做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更要做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者。”他凭借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信念,积极参与各种实践与走访活动,在这些志愿服务活动中感受新时代的风貌,贡献青年人的力量。
  青衿之志 始于心动理想之于少年,或是儿时兴趣,亦是心之所向。在采访过程中,杨耀宇提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勤奋是成功的保障,进入新时代,党史和新时代社会主义定会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智慧和方案。而杨耀宇对于思想政治的兴趣和对于党的热爱与其父母的教育脱不开关系,作为中国共产党员,他的父母从小就教育他要爱国、爱党、爱人民。疫情期间,他们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听着父母口中伟大的党的精神,在耳濡目染中一点一滴地蕴养出自己的信念———要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正如杨耀宇所说的那样:“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站在希望的田野上,处处都有春天的故事等待我们演绎,时时都有复兴的乐章等待我们谱写,行行都有胜利的歌声等待我们唱响。”他正如此一点一滴践行着自己的信念。
  不做过客 奋勇争前在认清楚自己的理想之后,杨耀宇明白自己不应该只是口头上地想为党的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便开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丰富自己的经验,勇往直前,不怕挫折。2021年年初,他成立了常态化红色助农组织“至善团队”,团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广泛号召广大青年尽己所能奉献于红色助农实践,仅1个月的时间,团队新开辟的网络媒体矩阵粉丝量超过10万人。“至善团队"经过发展完善,队员已达百余人,其中绝大部分队员为中共党员、中共预备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同时,“至善团队”已形成了“1+7”组织格局,不同部门分工协作,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调查研讨、公益宣讲、三支一扶、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红色行动,尽力做到“学习与传播、实践相结合”、“助农与助力乡村振兴相结合”。这些活动引导大家生动感悟党的革命精神、深刻领悟百年奋斗历程,自觉做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同时,他依据自身所学,将思政教育融入、渗透到学习工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研双创等方面,做“思政+”行动的探索者。他的行动让青年们明白:作为时代新人,生逄盛世,肩负重任,要坚定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贡献青春力量!心有所悟 牢记于心通过红色助农行动,杨耀宇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深入群众、帮扶群众,才能把握群众的精准需求;只有勇于奉献、乐于奉献,才能实现青春的最大价值;只有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为家乡发展、祖国富强作出更大贡献!作为一名“红色”创业者,他和团队一起,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双创项目高质量发展,并继续投身于乡村振兴的最前沿。当杨耀宇团队了解到受疫情和暴雨的影响,开封的农产品出现滞销时,他立即踏遍泥泞前去调研,在路上,他遇见了一位要去果园干活的老奶奶,说起滞销的情况,奶奶忍不住流下心酸的眼泪,他安慰道:“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摸实情、访民意、解民忧。”他以自身行动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承红色基因,为早日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承担自身使命!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跨越未来。”实践练就未来,奋斗谱写青春华章,杨耀宇将自己的青春投入到志愿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去,他把自己当成了时代长河里的一朵浪花,坚持内心的追求与理想,坚持对党的信念,不怕困难,始终如一,那朵藏匿于海浪之中的浪花也终究折射出自己的光芒,散发出耀眼的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