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2期:《河南大学报》

凌文豪:教坛耕耘三十载 润物无声谱华章


   期次:第1282期   作者:袁梓莹 吴孟坤   查看:486   

凌文豪是一位优秀的社会保障学专家和老师,他拥有多项荣誉,培养了多名研究生。他致力于社会保障学研究,以实践和专业的角度研究社会保障,推动社会保障学发展。他脚踏实地,深入调研,以实际行动诠释社保的内涵,并积极参与两会期间的社会保障讨论。






  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河南省社科青年“百优人才”工程人选,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凌文豪的荣誉很多,但同时他也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培养了30余名学术型研究生人才以及70多名优秀的在职研究生。
  博学多识 勤求众采在导师楚明锟的指导和帮助下,凌文豪从2005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开始涉足研究社会保障学领域,在他看来社会保障学这门学科能够为农民发声,呼应农民急需。初入这门学科领域,凌文豪依据交叉学科的研究方式发表了多篇关于农村和农民的社会保障论文。回想起那段时间,凌文豪感受深刻:“在发表了几篇学术论文后,我意识到我了解的专业知识还很浅薄,我并非科班出身,所以我才更应该一丝不苟地去学习。”
  孜孜汲汲出席学术会议,奋发蹈厉钻研社会保障,精金百炼、精益求精……他步步登高,始终关注前沿问题,主持了“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体系研究”“统筹推进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研究”等国家级项目,参加了省内重点的软科学项目,发表了大量前沿学术专著。
  凌文豪认为,学术研究没有捷径可走,自己没有先天优势就更应该勤奋刻苦。在一丝不苟的钻研学习中,凌文豪开始用实践以及更加专业的角度来研究社会保障,已然成为社会保障学领域的专家,推动着社会保障学发展。
  力学笃行 培根拓新在致力于科研和教学的路上,凌文豪也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良好的心态。“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跟学生们在一起,感觉自己也变年轻了。他们的朝气感染了我,有时候我都没意识到自己已经51岁了。”
  在凌文豪看来,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的。他要求本科生脚踏实地、正直为人,博士研究生躬行实践、敢于拼搏。带领学生参加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这在凌文豪看来却是再正常不过。不仅如此,他还会用自己的成长经历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求学欲望,引领学生成长,成为学生求学为人路上的领路人。
  在本科生课堂上,凌文豪设置了课前提问活动,争取和每位学生都有对话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对于课前提问的设置,我希望这不仅仅是一问一答的形式,而是真正地和同学们产生深刻的交流。”治学严谨 深仁厚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不仅是杜甫的愿景,也是凌文豪研究社会保障学的初衷。他脚踏实地,深入调研,以实际行动诠释社保的内涵,想工人农民之所想,形成政策建议,将人民的真正想法向政府反映。凌文豪坚信,社会保障不是空谈人道主义,是一门实践与应用的学问,要将公平正义、和谐共生落实到每家每户。在近几年的两会期间,社会保障始终是一个热词。2016年,国际社会保障协会授予我国政府“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中国社会保障的普及,离不开像凌文豪这样的学者们的努力。
  在研究社会转型出现的社会保障问题这一过程中,凌文豪体现了作为一个学者的理论自觉,既援引时代入学术,又以学术呼应时代急需。“学术是为时代服务的”,凌文豪的研究方向:养老保险、养老服务、救助和扶贫,都与时代紧密相连。他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体系研究”,在当前老龄化趋势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河南省社会保障学的领头人,他始终关心社会现实问题,秉持人道主义,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博学多识、力学笃行、治学严谨,凌文豪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学者,更是一位优秀的老师。脚踏实地,兢兢翼翼不仅是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期许,也是凌文豪对自身的要求。紧跟社会需求,把握时代脉搏,凌文豪将继续认真踏实研究,潜心钻研攻学术,诲人不倦育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