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2期:《河南大学报》

创新 静心 传薪——记教育学部段晓明教授


   期次:第1282期   作者:王玮瑜 文静   查看:263   

本文介绍了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段晓明在课堂教学创新、教书育人和教师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经历和成果。她荣获教授组特等奖,强调了提升教育工作者的育人觉悟对教育进步的关键作用,并分享了教学创新的看法和心得感悟。她致力于服务社会,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培训,为学校文化改变做出贡献。





  作为推动教学创新、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风向标。我校历来高度重视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并积极承办相关教师教学创新活动。作为第四届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决赛的承办方,我校在做好策划和准备工作的同时,更是动员各院系广大教师参加。经过激烈角逐,我校教育学部段晓明教授荣获教授组特等奖,展现了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独特风采。
  独辟蹊径 以新致远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是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要求,因而提升教育工作者的育人觉悟是促进教育进步的关键环节。段晓明在教学工作中始终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致力于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对于课堂创新,她更有独到的心得感悟:“课堂教学创新贵在‘新’,但这个‘新’一定不是标新立异、空穴来风,而必须是发轫于心、执着于精,基于深厚的教学积累与沉淀。”段晓明分别从“立足课堂教学创新的系统性着重于一点深入挖掘”和“把课堂教学的细节做到极致”两个方面阐述其对教学创新的看法。
  她以自己所教授的《比较教育学》课程为例,指出随着我国教育影响力的不断增强,课程落脚点由关注世界发达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到站在展现我国文化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立场上,提出以“胸怀天下”为总体价值目标,抓住这一落脚点深入挖掘,进而引领整体教学的改革。“从每个细节里,挖掘创新的影子。这就要求教师日常仔细观察学生、反思教学问题、打磨教学设计和精益求精教学活动。”段晓明对课堂教学创新的建议也是对自我工作细微处的严格要求,茫茫士林,贵在精益求精。
  静心教学 潜心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在三尺讲台上见真章。芳华流转了十余载,段晓明便在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传道解惑了十余载。段晓明从不放过扎根一线的教学实践活动,她深知课堂是自身成长的平台,便始终把教学作为学生和自己共同成长的机会。她认为“教育的过程不是我们教师自己掌握多少知识的问题,而是如何将人类的精神财富转化成学生个人成长的精神财富的问题,这个转化的艺术就是课堂教学创新的魅力。”段晓明曾连续三年被评为教科院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和同事们的好评,这与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努力追求广博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学科专业素养和完善的教育专业素养是紧密相关的。
  三尺讲台,四季耕耘,这一方桃李世界中不仅充满学生课堂的艺术魅力,更是饱含了播撒智慧的师意丹心之美。提及缘何坚守和笃行教育工作,段晓明坦言:“只为做一名好教师,这个信念一直扎根在内心。”数十载来,段晓明秉持“先育己,后育他”的信念,率先成为好的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再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的师者楷模典范便是她心中教学育人的律己准则。
  社会服务 传薪播火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几年,随着我校教育学部的不断发展,教师教育学院为教师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为了更好的传承育人精神,帮助涵养师风师德,除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等诸多科研工作外,段晓明先后在兰考县惠民小学、台前县新区第一实验小学等诸多学校进行讲座培训,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服务社会,尤其致力于能产生“价值”的教育培训工作。
  “我们在教师培训中,始终关注中小学教师的问题、重视教师的经验、引发教师的学习需求、激励教师的变革信心,进而生成教师的实践智慧。”问及教师培训工作的核心内容,段晓明如是说。在教育培训工作中,段晓明力求通过分享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体会帮助培训单位达成“从一位位教师的改变入手,由教师到课堂,到学生、到学校,从而带来整体学校文化的改变”的目标。芳华岁月,薪火相传,段晓明在一次次倾心讲授中传递给中小学教师的经验,对中小学工作者无论是启蒙孩提还是传授新知都带来了深刻启发。
  传教育之火种,扬风华于四海。段晓明始终不忘初心、锐意进取,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她数十年如一日,在课堂教学创新、教书育人和教师教育培训等领域辛勤耕耘、言传身教,为教育学部乃至学校教师队伍注入创新的“源头活水”,促进我校“双一流”建设征程上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