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期:《河南大学报》

她们 撑起战“疫”半边天


   期次:第1224期   作者:学生记者 陈毅文 陈珑 刘东宇   查看:174   






  冬已尽,春日盛,转眼间,又到一年三月。今年的国际劳动妇女节,我们歌颂这样一群可爱可敬的女性。疫情之下,国难当头,她们有的背负着医护人员的使命,化身疫情防控战中最美的逆行者;有的坚持在家中守望,手执满丈书墨,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有的不甘旁观,躬身加入疫情防控阻击战,奉献力所能及的力量。也正是她们,撑起了疫情防控战的半边天。
  临危受命巾帼有为主动请缨逆行抗“疫”
  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当收到组建援助湖北医疗队的信息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的医生李荟苹、淮河医院感染科护士长徐秋香、呼吸与危重症专业医生赵敏等26名医护人员,义无反顾,第一时间加入首批河南驰援武汉队伍。
  为避免头发粘身和病毒感染,女医生和护士们排队剪掉长发,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全副武装投入这场抗击疫情的战争,与病魔争夺生命。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是在前线抗“疫”的必修课。她们疲惫的双眼和脸上深深的勒痕,便是在结束数十小时的艰苦工作后留下的战“迹”。尽管如此,她们仍时刻牢记医者仁心,为患者提供周全的治疗。
  病床前,医生仔细观察患者病情;会议室里,专家组成员激烈地讨论着诊治方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院长、开封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祎捷,就是其中一员。回望2003年的“非典”和2013年H7N9禽流感,张祎捷都未曾缺席。“我有专业优势和经验优势,冲在疫情防控最前线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张祎捷时时刻刻都牢记自己作为医者的职责担当。
  在这场疫情中,有着无数个像“李荟苹”“张祎捷”这样的女性医护人员,她们是女儿,是母亲,是妻子,更是所向披靡的英雄。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身边人上了最生动的一堂爱国课。
  居家授课春风化雨乐于奉献不让须眉疫情推迟了学生返校时间,但教学任务不能耽误。河南大学心系学生的教师们勇担重任,带头响应“停课不停学”,积极探索网络授课。
  河南大学外语教学部的霍颜艳老师此前没有接触过网络授课的形式,调整界面、直播卡顿甚至中断等问题不断,前后更换了各种平台。终于,在克服种种困难后,网络授课变得得心应手起来。同时,网络授课也带给霍颜艳不同于课堂授课的体验:“同学们会积极地给我留言,我也会及时回应,互动性甚至超越了线下课堂,感觉很惊喜。体会到网络授课的益处后,开学了也可能会将此作为日常授课的补充。”
  河南大学的教学任务并不轻松,很多专业课教师一天要上6-8节课,授课时间超过八个小时。每次结束后,她们的嗓子干涩沙哑,肩膀酸痛。尽管辛苦,文学院教研室的李敏老师很少有怨言:“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就不能去抱怨。大家都很辛苦,上至疫情防控关键领导,下至咱们在家坚守的普通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抗疫贡献着自己能尽到的力量。”
  时代的一粒沙,落到一个生命身上就是一座山。身为女性亦有坚韧之心,要坚持职业的光荣使命,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教学在课堂,成就却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共克时艰志愿向前值守一线芳华无悔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居家自我隔离成了很多人的选择。然而有一群勇敢的河南大学女大学生,主动挑起疫情防控的担子,用行动守护着身边人,保卫着脚下的一方净土。她们被驰援疫区的医者感动,被党员的奉献精神鼓舞。
  来自经济学院的刘晓霖同学主动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她原本可以在家等待疫情结束,可她却毫不犹豫选择奔走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社区对返乡人员走访资料的录入、分类、排查都是刘晓雯参与抗击疫情的日常工作,虽然枯燥繁杂,但她却从不抱怨。
  “叔叔,您今天感觉怎样?”轻声细语从电话那端传来,这不只是简单的嘘寒问暖,而是教育科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孙欣鑫、张亚冉和2018级研究生陈茹组成的帮扶小组在为我校一名奔赴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的父亲进行心理疏导。
  女儿身赴一线,心中却放不下家里年迈的父母;而女儿,也成了父母的牵挂……河南大学的志愿者们手拉起手,联通两端深情的挂念,开展了“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庭手拉手志愿服务”。每晚七点,她们都会准时给老人打去电话,和老人唠唠家常,也关注着老人的身体状况。小小的一通电话,也便成了父母和孩子的定心丸。
  无论是守护生命的她、坚守岗位的她还是温暖万家的她,河南大学数不清的“她”奋战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用柔弱却有力的肩膀,扛起了疫情防控的责任与担当。红颜铿锵色,撑起半边天。在国际劳动妇女节的特殊日子里,让我们向这些自立自强自信的了不起的“她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