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8期:《河南大学报》

理性消费为何那样难


   期次:第1198期   作者:学生记者 陈鹏琪 张帆   查看:123   



  双十一的热潮随着初冬的到来渐渐褪去,快递点堆积的包裹仍散发着购物狂欢后的余温。自2009年11月11日横空出世后,这个人造节日搭乘互联网的“快车”,一跃成为全民狂欢的购物盛宴。
  双十一之后的一周,我校附近各大快递点依旧人满为患。大学生们为什么会“剁手”成瘾?他们又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作为网购市场不折不扣的主力军,他们消费行为背后的种种问题都值得深思。被花样营销裹挟的大学生“点赞集能量活动,真是让我们整个宿舍都筋疲力尽。”据教育科学学院2017级的王梦柯介绍,今年淘宝搞出了“点赞pk”的新花样,消费者可以通过每日签到和战队挑战获得能量换取无门槛红包,被点赞数越多能量就越多,相应地,红包获得也越多。“参加PK有入场费,赢了就赚,输了就赔。好多人为了赢,连小学同学都拉来点赞了,还有人买赞,大家都走火入魔了。”
  对此2016级行政管理专业的任梦蕾同样深有体会。活动期间恰逢教师资格证考试,从10月20日活动开始,她们整个宿舍每天都如坐针毡,考试前一晚还在一边看书一边拉人点赞。“就算比对方点赞数高我们也不敢掉以轻心,就怕被反超,入场费打了水漂。”“多劳多得”,大多数同学都在这一轮轮的PK中赢得了大大小小的红包,而淘宝以此作为营销手段,“讨好”准买家的同时,也成功为双十一造势。在这场比拼中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让众多同学决定“剁手”,“不买的话都对不起自己这十几天的努力。”王梦柯这样自嘲。
  此外,促销和推广信息以无孔不入的姿态迅速涌入大学生的生活。最常见的是“硬广”营销,天猫等购物平台对浏览器进行全方位的广告投放,从顶部广告位置、肩部广告位、弹窗到搜索栏,基本做到了全覆盖。同时,商家的促销打折、低价预售等营销方式也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部分同学承认,看到‘抢购’、‘秒杀’、‘库存紧张’这样的字眼,不买的话就觉得可惜。“满四百减五十”、“满八百减一百”这样的满减活动无形中也迫使他们疯狂凑单。
  “花呗”为超前消费提供了可能清空购物车后,2016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张倩宜长舒一口气。“从今天开始,超过五块钱的活动不要叫我。”这是她发的朋友圈。而在此之前,她从未想到自己会欠花呗近1000元。她坦言,虽然很多东西并不属于必买的范畴,但双十一是一年里各个店铺里优惠力度最大的时候了,“买时一时爽,还钱惨戚戚。”看着花呗里“下月待还”的提醒,心里像压了块石头。
  调查显示,约55%的大学生在服饰方面都出现了花销过大的情况,而支付宝蚂蚁花呗无息借款的功能无疑为他们的消费提供了便利。只需一键开通花呗服务功能就能提前用款,还款周期长,同时还避免了向他人借钱的尴尬,由于可以提前预支,遇到喜欢的东西时再不用因为财力不足“忍痛割爱”。显然,花呗因为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进行超前消费首要的支付选择。
  很多同学反映,一开始不敢多借,后来次数多了,胆子也大了,还不起的话可以选择分期。花呗可用的额度会随着信用额度的提升逐渐增加,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也让他们的消费支出日渐递增。
  相比之下,2017级的刘铭鑫的做法就理智许多。他是花呗的忠实用户,在享受花呗服务的同时,他不忘提醒自己学会克制。“我不会盲目借钱,为了还款节衣缩食。”他认为,花呗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关键是要合理使用,适度消费。保持清醒量入为出当周围朋友深陷购物狂欢时,2016级新闻传播专业的袁铭却是个实实在在的“局外人”。“双十一期间派件量猛增,快递‘爆仓’、物流延迟是常事,我选择避开购物高峰期。”她解释说,其实很多人是不认可商家的优惠促销活动的,但由于周围同学的热衷参与,他们出于趋同心理也参与到购物中去,造成过度消费、“剁手浪费”的问题。
  商学院副院长付雪成对此十分赞成,他说:“面对种种诱惑,自身要学会控制消费欲望,做出规划、量力而行。”他表示,大学生的生活来源大多依靠父母,在消费前理应换位思考,体谅父母的辛劳,杜绝消费攀比,不过度追求物质享受。
  “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资源。”对于这两年分期消费平台发展火爆的现象,付雪成建议同学们在选择互联网分期消费平台时,应仔细核对分期消费利息、手续费、服务费如何计算等问题,防止被收取高利息、高服务费。
  消费是享受一时之快还是理性合理?过度消费的“愉悦”所要承担的后果是否可以接受?大学生作为网络消费的主力军,消费时更应三思而后行。合理的消费犹如天平,无论环境如何喧嚣,都应用理性保持两端的平衡,这是大学生实施消费行为时需要恪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