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2期:《河南大学报》

心之所及皆为情目落远方满佳景——二○一八级新生辅导员掠影


   期次:第1192期   作者:学生记者 毛琳琳 周慧 王岗飞   查看:252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始于心动,目落远方。在“辅导员”这个简单的称呼背后,承载着数不尽的繁杂琐事,酸辛累苦。但即便如此,他们依旧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不畏艰辛,不惧辛苦,与学生朝夕相伴,晨起暮归。他们,以身作则,亦师亦友;无私奉献,以心换心。坚守职责,情怀难忘春去秋来,一届老生始才离别,一届新生又开新景。对此,法学院18级辅导员石宇珺感触颇深:“这个时候往往是最有成就感的,看着学生们渐渐地成长,纷纷到高校进修或找到一份报酬很高的工作,我感到无比的满足与骄傲!”作为一名新生辅导员,军训期间需要石宇珺去处理的事情有很多: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习惯,时刻关注学生们在军训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日出日落,流光易逝,办公室成为了辅导员们的“第二个家”。
  担负一个年级的工作尚且不易,而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的鞠萍同时肩负16、18两个年级的辅导员工作,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有时候我忙得晕头转向,但我的学生们都特别懂事,在开学阶段知道我很忙,基本上都表现很好,不会给我添麻烦。学生干部们还会主动帮助我,有时候他们还会跟我说一些体贴的话,这让我很欣慰。”学生的肯定与支持,就是辅导员们努力工作的最大动力。简单的言语,温暖的关怀,都使得他们深感幸福。
  酸甜苦辣,百般滋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琐屑繁忙的工作,难改辅导员们毅然坚守的职责,始终如一的初心。陪伴朝夕,情深难忘作为一名辅导员,学会与学生相处,负责学生的安全工作,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皆是必修技能,也正是因为这样,辅导员们拥有了一个别称,“大学生的在校父母”。每日的相处相伴,孩子与“父母”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摩擦。对此,石宇珺表示:“虽然偶尔和自己的学生之间会有一些小摩擦,但是,他们还是很懂事的。他们如果犯错了,也都会主动找我承认错误。”而新闻与传播学院的18级辅导员陈琳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也很感慨:“我去年刚送走一届学生,在毕业典礼上,他们集体送了我一首张震岳的《再见》,当时在场的人都哭了,我觉得他们是真正的懂事了,长大了。”
  除了一些小摩擦,年龄的差异也存在于辅导员和学生之间,这也使得辅导员们与学生在处理问题时,会出现难以互相理解的情况。而18级跨世纪“千禧学生”的到来,使得辅导员们愈加正视“代沟”问题的解决。面对年龄的隔阂,鞠萍表示:“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接近他们,了解他们,努力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做好辅导员工作。”而石宇珺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也非常坚定:“不了解他们,就想办去了解,通过网络搜索,了解最新的他们可能在关注的东西,努力与时俱进,和他们打成一片!”
  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使得辅导员们忘却自身,无悔付出。他们,视学生为己处,也必将收获来自学生的爱戴与敬意。舍我忘己,期待难负辅导员一职,尽是艰辛所在,辛累所存。于是,匆匆岁月,便在繁杂难数的琐事之间,悄然流失。为了保证与学生相关的一切事务顺利进行,他们不得不牺牲自我放松、陪伴家人的时间,将大部分的精力投放在学生上。对此,石宇珺深有感触:“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们一家人都在不同的城市,我的孩子现在是由我的妈妈在带,我就只能时不时地通过微信看看孩子的近况,算是‘云养娃’了。”大量的工作事务使得他们有限的时间被不断挤压,但是,他们却无怨无悔,石宇珺的一句“习惯了”,不知包含了多少辛酸。
  繁忙工作的同时,来自家人的支持,更使得他们拥有一往无前的力量。在谈到家人对于自己工作的态度时,18级文学院辅导员卡哈尔表示,“他们对我的工作是很支持的”,而鞠萍也说:“我心里很感谢他们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家人的支持与帮助缓解了辅导员们家庭事务的压力与负担,使得他们心无挂碍地将自己的青春年华燃烧在繁杂的学生事务上。
  细说酸甜苦辣,纵享喜怒哀乐。辅导员们怀揣着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关怀,在繁杂的琐事中,继续探寻着属于他们的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