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6期:《河南大学报》

“诵”你一曲毕业的“骊歌”


   期次:第1186期   作者:学生记者 姚敏霞 陈泓睿 王琰 梁潇潇 崔玉坤 王金霖 钟金辉 杨淑营 匡澜 周   查看:132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毕业近在眼前。站在毕业的节点回望:大礼堂的沉静典雅,东西十二斋的秀美婉约,东辰路的落英缤纷,一切如故,仿佛从未改变。但是一切又都变了,从四年前的懵懂无知逐渐到如今的成熟稳重,那熟悉的琴键楼、铁塔湖见证了多少的泪水和汗水,光荣与梦想。愿所有的努力终不被辜负,青春无止境,梦想再启航!
 
  四载悠悠情 追忆韶华时
“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岁月的年轮悄然转动,回首凝望,四年匆匆而过。六月的空气中夹杂着一丝淡淡的哀愁,太多的不舍想要倾诉……“你所有为人称道的美丽,不及我第一次遇见你。”歌词虽非为河大而作,却唱出了许多人初见河大的心声,如今回望,仍觉这边风景独好。“学校里的民国建筑,风格独特。那种慢节奏的生活气息,让人舒心,也让人沉静下来。”文学院毕业生张晶昊说道。一年又一年,端庄沉静的大礼堂送走旧人,迎来新人,绿树掩映下的东西十二斋含蓄地诉说着几许深情。琴键楼拨动了谁的离愁,雪垠湖又触发了谁的相思,“河大的风景很美,新区老区都留下了我好多美好的回忆。感谢河大,让我遇到了那么多可爱的人。”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毕业生李逸群深情地说。“我们寝室四个人一直是形影不离,一起上课,吃饭,真舍不得他们。”回忆四年的时光,现在已被保送至电子科技大学的数学与统计学院毕业生刘晨虹话语里还是满满的不舍。四年一品温如言,还记得一起躺在床上聊到深夜,还记得一起走过的东辰路,还记得没写完的课堂作业。在这相伴走过的四年青葱岁月中,别离时,就连曾经的小矛盾也变成了藏之于心的珍贵回忆。
  “本科四年匆匆而过。回首这段时光,有太多的帮助值得去感谢。”历史文化学院毕业生周毅有言,“感谢我的家人,你们在物质和精神上对我的关爱,是我穷尽一生都无以为报的。感谢我的未婚妻李逸群同学,你是我所有文章的第一位读者,也是我关于历史、政治和哲学所有思考的第一位听众,谢谢你不厌其烦地听我天天念叨着专业的问题,还耐心和我讨论这些你本不感兴趣的话题。之后的一生,还请多多指教。”毕业时,太多的感谢需要我们说出口,太多的回忆需要我们去珍藏。一年又一年的毕业季,人离散,心相知。
  漫漫人生路,悠悠四载情。虽说转眼各奔东西,但四年的时光在每个人心里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记。追忆似水年华,来日方长可期。岁月长,衣衫薄,不如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桃李倾四方 隽永恩师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师的谆谆教导,仍在耳边回旋。“网红老师刘嘉尧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他的课堂活力四射,慷慨激昂,能充分地带动每一位同学的情绪。他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同学们呈现出了一节节灵活有趣的课堂。”临近毕业,陈佳乐对于刘嘉尧老师上课时的景象仍记忆犹新。
  “对我而言,印象最深的就是教我们运筹学的肖运海老师了,我在他的课堂上学到了许多知识。”在毕业生李易娴的眼中,肖运海老师善于和同学们沟通,不仅经常在微信群里发一些和专业相关的活动、会议和前沿咨询,而且还关心每一位同学的日常生活。四年的时光,我们接受着不同老师的教授与熏陶,有的老师幽默风趣,有的老师认真负责,不同的老师有着不同的授课方式,但毫无疑问他们都在用各自的魅力征服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为人师表者,当以身立教,“言为万世表,行为万事表”,春风化雨,令人“驻足”。毕业论文上的后记里,对于自己的导师,周毅这样写道:“感谢我的导师梅祖蓉老师。梅老师为人刚正耿直,治学严谨踏实,是我一直以来学习的楷模。老师对学术发自内心的热爱也一直影响着我,使我确立了自己的学术梦想。论文从选题到定稿,历时近一年。我写文章总是举棋不定,写得也慢,常常在老师规定的时间过后才能交稿,谢谢老师对我的耐心与包容。每当思路阻滞,梅老师总能一语点破问题所在,使学生茅塞顿开。老师舍弃很多休息时间,审读、指导我的文章,令学生十分感动。日后必勤勉读书,不负恩师厚望。”润物细无声,老师们在学习与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毕业的学子们,怀揣着梦想,携带着老师的期冀,奔赴向未来。
  一根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坛,更是四季耕耘。老师,是象牙塔里的守望者,陪伴着每个人的青葱岁月,从无知到有成,从踏入学园的第一刻到离别的最后一秒。吾爱真理,吾同爱吾师,四年过往因为有了他们,匆匆却不空空,更显余韵犹长。
千里聚梁城 同忆一室情
昨日金秋满怀憧憬希望,今朝初夏又添离别之情。即将奔赴各地的毕业生们,在最后的校园时光,回忆着课堂上的听讲问答,品味着四年宿舍生活的嬉笑怒骂,让四年的时光定格于脑海中。
  离别,在河大的校园,最不舍的应该就是在宿舍中的一点一滴。一间小小的寝室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由最初的拘谨客套到后来的嬉戏打闹、亲密无间,到如今又要各奔前程,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聚。谈起宿舍生活,欧亚国际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生王清平、吕游、张轲、白卓蕊和程团团表示大学四年寝室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从来都没闹过矛盾,“以后我要去当你们的伴娘!”这是她们彼此之间对未来的承诺。生命如水,静默流淌,今后分别,唯愿君双手作桨,乘千层风破万重浪,驱舟度洋。
  来自咸宁的土木建设学院的毕业生徐勋强在回忆大学四年寝室生活时感触颇深:“我印象最深的是之前因为打球扭伤了脚,室友照顾了我一个多星期,每天帮我带饭,为了给我接水还差点烫伤了自己。四年来室友之间相处都很好,就是我偶尔想把晚上睡觉一闭眼便立马打鼾的室友给捶醒。”
  四年的大学宿舍生活精彩纷呈,更离不开一群为我们保驾护航、照顾我们生活的宿管阿姨。仁和学生公寓三号楼刘正红宿管阿姨和往常一样坐在一楼的传达室里,通过窗户看着学生们进进出出:“真是不舍呀!从一群稚嫩的大一孩子蜕变成成熟的大人,一直以来我们都是把她们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和有些孩子关系还特别好。看到她们因为考研、毕业工作离开,就很舍不得。但同时也为她们取得成就,即将走上社会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而感到高兴。”
  多少次曾因粗心大意忘带钥匙出门,多少次曾误了门禁时间,在楼外大喊请宿管阿姨开门。对于这些“家常便饭”,刘阿姨也表示理解:“有些孩子会有一些活动或者火车晚点误了门禁时间,有时候她们给我们打过招呼,我们就会给她们留着门。在生活上我们一直都希望能帮到孩子们,让她们即使离家千里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漫漫人生路 学海无止境
学海无涯,奋斗不止。毕业在即,他们曾为之奋斗的未来近在咫尺,新的旅程即将开启。经历了一年时间的努力和付出,统计学院毕业生李易娴成功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的研究生。对此,她感慨道:“之前我其实是非常不喜欢英语的,大学四年对英语的学习几乎全被我放在了考研的这一年中,每天坚持背单词,做阅读题,这段日子对我而言非常难忘。”考研不易,李易娴也曾多次想到要放弃,但现在想来她最想感谢的还是那些个奋斗不止的日日夜夜,让她能够成就自我,走得更远。
  成功申请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留学的刘婕欣回忆道:“从台湾交换回来之后,我就深刻地感受到了眼界的重要性,这也愈发坚定了我想要出国留学的决心。”为了做足出国留学的准备,刘婕欣牢牢把握住了每一分钟的学习时间,以学习为友,课上课下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口语和学术能力。努力终将会获得回报。正是因为她日复一日、持之以恒的坚持和付出,刘婕欣才能有机会前往更高的学术平台深造,收获更广阔的视野,达到常人不可企及的高度。
  一路走来,因为努力而欣慰,因为陪伴而温暖。回首过往,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毕业生陈佳乐感触良多:“我喜欢一些有挑战性的事物,所以在大学期间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了更早地找到工作和适应社会,我也一直在坚持着半工半读,利用课余时间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证书。”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提升了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收获到了许多经验。在这四年中,最令陈佳乐难忘的经历就是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参加了创新创业大赛,“借着这个机会,可以让我能够与更多的同学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同时也能更真切地体会到写创业策划书、进行社会调查、与公司交流与沟通的感受。”不论结果如何,参与比赛的过程让她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享受到了与同伴共同努力的快乐。
  在最美好的年华里努力充实自己,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岁月之琼浆,总是越陈越香。
  韶光易逝,似水年华,悠悠情缘。自此踏出梦幻的象牙塔,走上“刀光剑影”、精彩纷呈的江湖。多年后想你忆起河大,心中必是满满的青春回忆。分别之际,惟愿你走出半生,归来河大,仍是自在如风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