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6期:《河南大学报》

王强:尽心培桃李 竭智求真知


   期次:第1186期   作者:学生记者 王 剑 李亚丹   查看:419   





  河南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二楼院长办公室里,摆放着一张不大的桌子和几张椅子,墙上还挂着护理与建康学院的领导职能分工表。
  院长王强一边倒茶一边说话:“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不负国家,不负民生,不负所学。教育,要对得起自己,更要对得起学生。”37年高校教学生涯中,王强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出色做事,本色做人。
  育苗有志 润物无声“这是我在高校教学的第37个年头了。”想起自己刚进大学教书的时候,王强有些感慨。37年来,王强始终全心全意服务于师生和教学,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导学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王强最常说的话。“王老师讲课十分细致认真,平时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启发,也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16级数学与统计学院李博然上过王强的校选课:“有一次上课讲到创伤急救,刚好后排一位同学因为低血糖突然昏厥,王老师马上过来进行急救,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实地急救课。”谈起王强的课,他依然兴致勃勃。
  “教师不是要让学生变得更聪明,而是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让学生知道怎么去猎取知识。”在王强看来,一个老师能否教出优秀的学生,关键在于能否教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能否使其潜在能力得到激发。
  37'年的高校教学生涯中,王强先后承担过本科生的《生理学》《医学基础知识》和《老年护理学》《健康评估》《护理伦理》等课程。他近年主持的河南省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急危重症护理学》和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健康评估》,河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健康评估》,三个项目均在河南省精品课程网推广应用。
  在对本科生、研究生的论文指导中,王强更是没有丝毫的懈怠。“我一直主张关注学术动态,吸纳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努力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王强一直以勤恳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着学生,从论文选题到开题报告,从文献资料的查阅到篇章结构的修改论证,从文章摘要的撰写到参考文献的规范注释,王强一丝不苟,从严要求。他指导的每一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均以较高的质量顺利通过答辩。
  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当谈及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成绩时,王强总是说知识的领域是无边际的,我们所知的不过是冰山一角。“虽然我得的是‘教学名师奖’,但我还算不上教学名师”,提起荣获201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一事,他眉宇间尽是淡然。
  深耕学术 求索真知“本来是想学电子专业的,但由于当时分数不够,再加上父母的影响,我最终选择了从医。”当被问及学医原因时,王强笑着告诉我们。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在医学道路上,王强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
  “科研是条荆棘路,成功的要素不止研究条件,关键还在于自己是否愿意付出。”谈到最初做科研的时候,王强感慨道:“那时候大学刚毕业,没有钱也没有条件,但就是想做科研,全国第一个蟋蟀心电图就是那时候做出来的”。
  由于当时条件限制,实验室没有饲养中华大蟋蟀,于是每天晚饭后王强就蹲在路灯下抓,“我们不认识品种,就对着图谱抓”,王强笑着回忆道。最开始为了防止蟋蟀乱跳,王强截掉蟋蟀四肢以方便实验,后来为了节约实验体,他又对蟋蟀先行麻醉然后再做实验,“虽然程序繁杂,但效果很好,我们最终成功得出蟋蟀心电图,实验结果也成功发表在了《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上”,这件事给了刚毕业的王强很大信心,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科研之路。
  “科研起步往往是艰难的,但实验过程中也有很多乐趣”。对于自己在科研方面付出的努力,王强轻描淡写。
  “我是全国第一个做白鼠椎动脉灌流实验的人。老鼠椎动脉像头发丝一样细,要在里面插软管很困难,实验的人有很多,但是都失败了,我在前两周实验时也遇到了同样的困难。”多次失败后,王强开始思考,“是不是哪个步骤出错了呢?经过反复观察我才发现,在大鼠肋颈干下面还有一条动脉,而自己之前只扎了一条!”解决了这个问题,实验果然成功了。谈到这儿,王强笑着说:“每次做实验时都会发现新事物,实验成功的满足感让人无以言表。”
  谈及坚持科研的原因,王强缓缓说道:“热爱、责任和压力都是我坚持科研的动力,我从内心重视科研,才会全身心投入科研。”
  关爱成长 塑造灵魂“学生是‘未来之星’,是祖国的希望。关心学生除了关心他们学习上的问题外,更多的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成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王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既教学,又育人。
  王强出生于军人家庭,父母无暇照顾他,他便早早独立,也许是出于家庭原因,王强对独立、自主的贫困生总是特别关爱。每次看到他们艰辛生活,王强总是尽力资助,并指导他们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还经常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2003年时我还在教务处工作,当时有一位学生叫王丹,家境十分困难”,回想起这件事情,王强记忆犹新。由于家境贫寒,王丹考上了大学,却无力支付学费,王强便嘱咐她:“你继续读书,经济问题我来帮忙解决。”他建议王丹转至就业更加方便的护理与健康学院学习。最终,他与教务处的其他老师一起连续资助了王丹四年,使其顺利毕业,并以优异成绩得到河南省人民医院的聘用。
  王强笑着告诉我们:“责任不可少,关爱不嫌多”,他认为,教师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有一份大爱。“尤其身处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家庭经济状况等差异很大,这要求老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而且育人不能仅限于课堂,更不能停留于嘴边,要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王强一直这样要求自己,并尽其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
  37年的高校教学生涯中,王强始终坚持“发展人、爱护人、提升人”的思想。“作为老师,我建议同学们充分利用有效时光,充分利用河大良好的平台,珍惜大学美好时光,珍惜同窗友谊。同时,年轻辈的老师也要甘于寂寞、有所创新、有大局意识并要善于合作。”王强用自己的多年经验向师生提出自己的建议。
  几十载岁月变迁,王强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在科研和教学的第一线。他以坚定的政治信仰教书育人,用敏锐的学术眼光洞察时事,尽心培桃李,竭智求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