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4期:《河南大学报》

感谢高考


   期次:第1164期   作者:史富强   查看:92   





  又到高考季,许多往事浮现心底。
  回首三十年前的七月,我参加了改变命运的高考,并且顺利跳出农门,成为山沟沟里飞出的金凤凰。
  我要永远感谢高考,是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赋予我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提升了我人生的价值。如果没有高考,现在的我也许仍然留守在家乡低矮潮湿的农舍里为生计发愁,也许是抽着劣质烟满脸沧桑的农民工……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作为恢复高考后家乡整道山沟里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回首往事,感慨万千。
  我出生在豫南偏僻的山区农村,母亲早亡,父亲多病,姊妹众多,我家是村里出了名的困难户。那时间能够填饱肚子已是奢望,更别说上大学了!但没有上过一天学的父亲决定,只要我愿意读书,他就坚持供我。这个决定,需要的不仅仅是力排众议,还是更辛苦地劳作,好为我挣攒学费。
  犹记得为了我上学,父亲卖掉了家中唯一值钱的耕牛,卖掉了房前屋后种植的树木、竹子,甚至家中一棵板栗树结的果子从来没舍得吃过,全部到十几里外的集镇上换成钱交给我。大哥初中毕业成绩优异,正赶上文革期间推荐上高中,无门无路的他只能收起继续学习深造的梦想而返乡当了农民。他对我寄予厚望,想方设法鼓励和支持我求学。大姐本来学习成绩不错,尤其喜爱文学,但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初中没毕业便被迫辍学,小小年纪就要承担起本不该由她承担的家庭重任。所以,她尤其支持和关心我的学业,千方百计为我创造学习生活条件。二姐和姐夫在山西煤矿打工,自己省吃俭用,也要力所能及地帮助我完成学业,给我寄回来各种复习资料、学习用品……为了我的高考,又有多少恩师给我支持和鼓励!我曾就读的小学位于走马岭山下,低矮的草房里,教语文的王桂云老师就着微弱的煤油灯光,含泪给我们通读小说《高玉宝》,激发了我珍惜光阴、努力学习的热情;何海江老师则最先把我引入迷人的数学王国,培养了我对数学课的兴趣。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刘义文,是一位饱经沧桑、知识渊博、身教重于言教的老师,是他第一次给我们讲到“考上大学与考不上大学,是穿草鞋和穿皮鞋的分水岭”,让我第一次对上大学有了感性认识;数学老师宋德清,是一位风趣幽默、富有耐心、责任心强的老师,是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称我是“大学的料子”,让我进一步坚定了考大学的信心和决心。我的高中英语老师刘路,为了让我短时间内提高英语水平,每天早读时间雷打不动来到我的座位旁边,随时等着我向他请教问题,而每一次考试结束后,他都会在我的试卷上长篇大论地给出一番表扬性评语;高中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刘保静,是位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大帅哥,为了我的学业操心最大、付出的心血也最多……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让我以高出当年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的优异成绩,如愿以偿地等来了一纸河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我要永远感谢高考。是高考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让我有机会选择和祖祖辈辈不一样的生活!
  我觉得高考是迄今为止最公平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官二代也好,富二代也罢,农村孩子也好,城市学生也罢,机会均等,条件公平,凭实力说话,基本没有人能在这个过程中左右什么。近年来抨击高考弊端的声音此起彼伏。但是,如果没有高考,谁又能保证自主招生、灵活选拔不会沦为官二代、富二代拼爹的舞台呢?恢复高考制度四十年来,无以计数的农村孩子通过高考这条途径走向了成功,走向了社会,在各自的工作领域挑起了大梁。谁能说他们就比城市的孩子能力低下?高考是中国现实条件下最公平的一个舞台,在中国拼爹的大环境没有根本改变的前提下,如果取消高考,那将是整个民族的悲剧。“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白岩松之言,再次提醒我们必须感谢高考,感谢这一现有的公平。
  感谢高考,它从另一个侧面将我的喜怒哀乐化为前进道路上的垫脚石,每前进一步都会使我感动与温暖;感谢高考,它使我在生命列车上不再孤独,车厢里有老师、同学,我们争论,我们奋斗,我们疾驶在生命的隧道里;感谢高考,它也用时间证明了什么是母爱如水,什么是父爱如山,什么是师恩难忘!年轻时我们不懂亲情,懂得亲情时我们已不再年轻,高考却在我们年轻时,教会了我们那一份应该懂得却难以懂得的至深亲情。
  我由衷地感谢高考,它不是我学习生涯的终点,却是我走向新一轮学习的起点。(党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