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9期:《河南大学报》

“河大”情怀


   期次:第1159期   作者:冯楠   查看:60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大王庙村


  “下节课我们定为讨论课,你们自由选择一处村落,原则上不可重复,讲解聚落形态与乡村景观”。下课后,同学们如同抢春运票一般,争相在课程微信群中发言,“强占”村落。因为学生来源还有学校所处位置的原因,同学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广府村落、客家村落,有些同学基于本科写生经历介绍徽派民居、湖南民居甚至少数民族村落。起初,我也听从师兄的建议,选择了广州番禺区的一个村落,方便调研。
  讨论课如期举行,我因参加项目需要出差被排在后面进行汇报讨论。前面的同学在汇报自己所到村落时侃侃而谈,大讲村落中村民构成、少数民族文化和村落形态特色,我在心中默默询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知道村子的人口来源么?”、“我知道村子形态构成的原因么?”、“我知道村里人的经济收入么?”……“不,不,不,我不知道,我甚至听不懂当地人说的话,不懂粤语、客家话的我,跟当地人交流都是问题”。自幼生活在北方的我,对南方,对岭南,对南方建筑,对岭南建筑可谓是一无所知。本科所学建筑学沿用了梁、林两位先生创下的体系,主要学习以北方建筑为主的官式建筑,那些如数家珍的脊兽、山花、鸱吻、泥道栱、万栱、坐斗、十八斗……到了这里全部变成课本中单薄的话,无法运用在我所面对的建筑中。突然,一个大胆的想法突破重围浮现在我面前,“为什么不讲讲我熟悉的河南村落?”难道那些散布在中原大地上的村落不值得被人注意,为人所知吗?潭头镇大王庙村———一个与河大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村子是第一个撞入脑海中的村落名称。2012年,河南大学百年校庆,我有幸参与演出。印象最深刻的要数讲述潭头惨案的“九人舞”,观看节目期间,几度我都被剧情和同学们精彩的表演所感染而落泪,“潭头”这两个字自那时起就深深地印在了脑子里。大五时,我更是有幸跟随其他学院的师生到潭头河南大学办学旧址纪念馆参观。文化站的哥哥一听说我是河南大学学建筑的学生,更是热情地带我到已被评为国家级传统村落的大王庙村参观,给我介绍当初河大学生是怎样在村子里学习、生活的。
  带着这个想法,我立即与母亲还有河大的几位学弟取得联系,告诉他们我的想法,并表示想要利用五一回家的几天假期出去调研,他们都表示支持。
  五一假期很快到来,我们一行五人带着测绘器材,踏上了前往潭头镇大王庙的旅途。
  此次我们住在拨云岭的民宿中,村支记热情的端出一碗碗手擀面招待远道而来的我们。我不禁想到七八十年前的河大师生,当他们背着行囊、沉沉的书籍和硕大的实验仪器跋山涉水来到潭头镇时,身体该是怎样的疲惫?当他们收下淳朴、热情的村民送来的食物和水时,内心该是何种的感动?当他们与村民同吃同住五年却被迫撤离时,心情又该是何等的不舍?
  村民听说我们是河大的学生,热情地领我们去自己家看房子,给我们介绍房子的建造过程和功能。
  “大王庙”和“祈福殿”可谓是村子的活动中心,虽然是后来复建的,甚至复建的形制都不对,但我们还是想要测量一个基础的数据带回去。在测量正脊的高度时,室外的光线太亮,我们的红外线测距仪无法使用,只能采取原始的方法,拉皮尺,可是房子太高又够不着。我们找来树枝,把胳膊伸到最高,可是还是达不到高度。一个好心的大叔在屋顶上晒粮食的时候看到了我们的窘境,跟我们喊起了话,“我帮你们找一个竹竿吧”,最终,大叔帮我们把两根竹竿捆在一起,我们顺利地测到了最高点的高度,还品尝了大叔家的柿饼馒头。大叔知道我们是河大的学生,主动讲起了河大在大王庙村的经过,他说河大在这里办了小学、中学,自己今年62岁,小时候就在这学校里学习,自己的父亲也是曾在这学校里学习过的。河大在大王庙村办了学校,“培育出了不少文化人,好多镇上的官员都是俺们村这学校出来的啊,得感谢河大!”听了大叔的话,我也不由自主地自豪起来,河大师生在这大王庙待了五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可是留下的“财富”却是无价的,村子里老一辈人通过河大了解到了大山外面的世界,也在农学院的帮助下,培育出高产量的农作物,丰富了自己的生活。
  一所百年老校将无数学子联系在一起。还记得今年三月去海南出差,在儋州竟然碰到了两位河大的校友。毕业十年的他们并未回过母校,但是当我们聊到老校区的建筑,谈起东门口的烧烤,回忆夜市里一道道小吃,大学生活仿佛就在昨天。他们热情的请我们调研小组的同学吃饭,陪我们调研,担心我们没有车出门不方便,还借车给我们。他们说,“转眼间十年过去了,真的要回去看看,校园生活太美好了!”八十多岁的王爷爷(他是潭头办学时期河南大学校长王广庆的儿子)与我相识于南京,前阵子互通了微信,当得知我去潭头参观后,立马让我发些照片给他看。他告诉我,潭头是他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旁边的伊河是他小时候游泳嬉闹过的河流,他不禁感慨岁月如河水,时间流逝。看了村子里建设的照片,王爷爷也谈论起“美丽乡村”这一热点话题,他觉得看到乡村的“美丽”比看到大城市盖大楼还叫人兴奋。因为王爷爷也是业界中人,所以我们每每谈起中国建筑,好像总有说不完的话,我们从农村建筑谈到城市建筑,从新建筑谈到旧房改造,从现代建筑谈到中国特色,从地域建筑谈到文化缺失……通过和王爷爷的交流,我也能更明确自己的目标,不忘初心,努力前行。
  “嵩岳苍苍,河水泱泱,中原文化悠且长……”每当我回想起那些令人记忆深刻的经历,这歌声总会在脑海中浮现,而河大带给我的远远不止这些。(冯楠 我校2016届校友,现在华南理工大学读研)